微型電缸的應用和發展趨勢
微型電缸一開始是由1978年Davies提出,他設計的一種閉環控制的電動線性執行器就是微型電缸的前身。之后隨著電子伺服技術的高速發展,微型電缸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國防軍工、刷機、以及醫療器械等各行各業。
臺灣東佑達的微型電缸產品在行程、精度、承載等性能指標方面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。其行程可達2400mm,速度可達1.3m/s,,重復定位精度可實現±0.01mm,承載能力達到噸級以上。
國內的微型電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,產品主要是仿制前蘇聯的觸點式執行結構,最先使用在冶金的項目中,伴隨著我國機械電子工業的發展,我國微型電缸設計和生產水平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正在被縮小。
微型電缸為適應各種工況下的需要,正朝著以下方向發展:
1.總線化、網絡化
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,微型電缸可通過專用的總線接口,只需要通過一根電纜或光纜,就可以將數臺、甚至數十臺電動執行器與上位計算機連接成為整個數控系統。實現了微型電缸的遠程監控,狀態、故障、參數信息傳送,完成遠程參數化工作,提高了它的可靠性,降低了系統及工程成本。
2.數字化、智能化
隨著微處理器的技術飛速發展,其價格也在不斷下降,以微處理器為控制單位被大范圍應用于微型電缸的控制中,從而加速了控制系統的數值化進程。另外,控制系統硬件的升級也使得現代控制理論的先進算法被不斷引入,智能化微型電缸被不斷應用于各個領域。
3.集成化
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高速發展,使得微型電缸控制電路的體積越來越小,目前,其個控制回路可以被安裝入一臺電動控制柜中,從而減少了微型電缸在工作時的電磁干擾,提高了系統的控制精度。